武漢市委部署堅決打贏打好三大攻堅戰 攻下最難的堡壘 啃下最硬的骨頭
行業資訊發布時間:2019/6/28 14:54:00
武漢市委部署堅決打贏打好三大攻堅戰 攻下最難的堡壘 啃下最硬的骨頭
武漢是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之一,是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支點,正在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適應新變化,實現新作為,打贏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是對我市各級黨委政府駕馭風險、跨越關口的能力檢驗,也是對全市黨員干部擔當盡責、攻堅克難的作風檢驗。
6月27日,武漢市委召開十三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部署以決戰決勝的姿態,打贏打好三大攻堅戰,確保重大風險有效防范化解、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完成、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力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只有打贏打好三大攻堅戰,攻下最難的堡壘、啃下最硬的骨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才能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會議提出,到2021年,要力爭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萬億元左右,重大風險防控機制進一步健全,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建成區主要湖泊實現全截污,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大武漢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武漢市委十三屆七次
全體(擴大)會議提出
到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
力爭達到2萬億元左右
圍繞三大攻堅戰
會議提出系列目標
到2020年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不斷提升“兩不愁三保障”水平,推動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領域主要指標達到全國平均水平,水、氣、土等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取得突破性進展
今年要確保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70%以上
限定時間內完成南湖區域雨污管網混錯接整改,全面消除建成區及軍運會環境質量保障范圍內的黑臭水體,并采取切實措施保障“長制久清”;盡快全面摸清全市建成區雨污管網混錯接情況
今年底要實現全市行政單位、社區(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分別達到60%、50%,2020年全市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85%
·重大風險防控機制進一步健全
·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
·建成區主要湖泊實現全截污
·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大武漢建設
取得階段性成效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三大攻堅戰已進入“后半程”,越往后挑戰越多、難度越大。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對保持全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強化底線思維和憂患意識,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武漢今年拿出15億元用于高端人才引進
今年拿出15億元用于高端人才引進
加快推進全域自主創新,實施“卡脖子”攻關工程,人才是關鍵。
會上,我市提出,每年拿出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1%,用于高端人才引進,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今年,將拿出15億元專項資金,引進全球高端人才在武漢安居樂業。
與此同時,武漢市將依托現有基礎,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下功夫,盡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為改變我國核心技術受制于人不利局面作出貢獻。這些重點領域包括芯片、操作系統、智能裝備、地球空間信息、生命健康等。
會議要求,要發揮企業的積極性主動性,通過政策支持引導,扶持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形成圍繞芯片的產業集群。同時,強化企業引才用才主體地位,靶向引進戰略科技人才和產業領軍人才。
避免因反復開挖、重復施工造成財政資金浪費
在市政工程領域,全會提出,必須厲行節約,堅持投入產出效益最大化,加強系統規劃和綜合統籌,避免因反復開挖、重復施工等造成財政資金的浪費。
同時,要推進城投、地產、地鐵等市屬平臺公司改革,積極引進外地戰略投資者,探索土地等存量資產重組置換;完善擴大消費支持政策,全面復興漢正街、江漢路等傳統商貿街區,持續擴大消費,將武漢打造成國內市場樞紐。
實施企業紓困幫扶和新動能培育兩大行動
防范化解經濟領域重大風險,必須統籌做好“穩促調惠防保”各項工作。
全會提出,實施企業紓困幫扶和新動能培育兩大行動,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建立健全“企有所呼、我必有應”工作機制,針對下行壓力大的行業和相關龍頭困難企業,采取一業一策、一企一策,幫助渡過難關。
與此同時,要鼓勵傳統行業加大技改力度,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加快轉型升級;擴大招商引資的視野,積極承接東部沿海、國際新興產業布局和轉移,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搶占發展制高點。
推進長江融媒、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其中,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話語權和主動權是關鍵一環。
會議提出,要壓緊壓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推進長江融媒、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加強新聞宣傳、社科理論、文化文藝等陣地管理,構筑好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銅墻鐵壁。
┃精準脫貧┃
全會要求,突出問題導向,下足繡花功夫,統籌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確保已脫貧人口持續穩定脫貧奔小康、貧困邊緣人口不入貧,努力成為全省高質量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排頭兵。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打造100個鮮明特色較高水平的美麗鄉村
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
當前,我市已完成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貧困村脫貧的目標任務。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攻堅質效,會議要求,要堅持補齊“兩不愁三保障”短板,堅持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推進貧困集中區域連片開發,抓好產業扶貧項目實效。
同時,會議要求,堅持扶貧扶志相結合,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創新市場主體參與方式,形成大扶貧格局;堅持問題導向、舉一反三,抓好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反饋問題整改,堅決防止扶貧領域腐敗和不正之風。
打造與城市無差異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
堅持把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此次全會提出,要推進“三鄉工程”拓面提質,深化新一輪農業農村改革,打造一批鄉村振興示范帶。
會議要求,要推動新城區加快形成“一區一業、一鄉一品”,打造一批具有漢派特色、全國影響的農業品牌;積極穩妥推進村塆合并,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加快建設數字鄉村,打造與城市無差異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
全會提出目標:我市要全面完成示范片48個村環境整治,打造100個具有鮮明特色、較高水平和示范效應的美麗鄉村。
大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
提升打好三大攻堅戰效能
“進一步擴大社會資本投資”在全會報告中被多次強調。
大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努力提升打好三大攻堅戰的效能,武漢市提出,要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我市交通、城建、能源、生態環保、社會事業等領域,千方百計擴大有效投資;積極發展市場化、社會化公共服務,鼓勵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建設中高端教育、醫療、養老、文化體育休閑設施,滿足市民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
在污染防治領域,要堅持開放治理、市場化治理、社會化治理的思路,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環境治理,讓最一流的企業、最先進的技術、最高效的治理模式在武漢落地,形成社會資本有效參與的市場化治理機制。
┃污染防治┃
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全會強調,要搶抓改善環境的戰略機遇期,主動作為、克難攻堅,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加快建設美麗武漢。
以水污染防治為重點,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加快完成雨污管網混錯接整改
強力推進水體治理專項整治
盡快摸清全市建成區雨污管網混錯接情況
全會要求,要把水污染防治擺在突出位置,既打持久戰、又打殲滅戰,在限定時間內,要加快完成南湖區域雨污管網混錯接整改,全面消除建成區及軍運會環境質量保障范圍內的黑臭水體,采取切實措施保障“長制久清”;盡快全面摸清全市建成區雨污管網混錯接情況。
會上,我市重申,要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堅持應急謀遠相結合,堅持流域統籌、水岸同治、過程管理、源頭治水,系統謀劃治水工作,科學精準編制污水專項規劃,做好做足水文章。
會議要求,大力實施水質提升工程,加快提升南湖、湯遜湖等湖泊水質,持續推進東湖、沙湖等水生態保護修復,強力整治黑臭水體,提高污水全收集全處理能力。
今年底實現全市社區(村)
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50%
生活垃圾分類是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市精細化管理、保障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全會上,我市提出,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垃圾分類工作的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加快建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協調聯動機制,大力研究推動生活垃圾科學分類收集和處理,打好凈土保衛戰。
會議要求,全市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等要發揮示范帶頭作用,以更大決心、更大力度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今年底要實現全市行政單位、社區(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分別達到60%、50%,2020年全市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85%。
同時,要學習借鑒先進城市的好做法、好經驗,引導居民積極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發揮源頭減量作用,自覺保護居住環境。
環線內重點行業項目“只出不進”
污染物排放總量“只減不增”
打好藍天保衛戰,全會提出,今年要確保全年空氣優良天數達到70%以上。
實現上述目標,會議要求,加快推進鋼鐵、石化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加強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機動車排放污染等專項治理,全面完成“散亂污”企業整治。
會上,我市提出明確要求,要確保三環線內重點行業項目“只出不進”、污染物排放總量“只減不增”。
同時,加強對拆除施工、建筑土方施工和渣土運輸環節的揚塵管控,重點強化夜間揚塵污染的監管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