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湖之省,越冬候鳥處處家
行業資訊發布時間:2019/1/24 14:40:59
千湖之省,越冬候鳥處處家
圖為:2019年1月17日下午,紅嘴鷗在洪湖上空自由翱翔。
圖為:2019年1月17日下午,紅嘴鷗在洪湖捕食刀魚。
圖為:2018年12月24日,陽新縣網湖保護區工作人員觀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
圖為:2018年12月17日,斧頭湖咸安水域有近萬只鴻雁、灰雁和小天鵝等冬候鳥。
圖為:2018年12月17日,咸安區濕地工作人員通過視頻監控設備關注斧頭湖的冬候鳥。
圖為:2019年1月17日早晨,一群鴻雁在武漢府河濕地悠閑游弋。
圖為:2018年12月18日,陽新縣網湖保護區五爪嘴觀測點,觀鳥者慕名而來。
湖北日報訊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勇 通訊員石勇 吳濤
2019年1月17日,新年的第一個晴好天氣,武漢府河濕地,幾位攝影愛好者在拍鳥。但遺憾的是,不見往年萬鳥翔集的壯觀場面。在岸邊值守的護鳥志愿者說,今年冬候鳥數量比去年少了很多,小天鵝只看到4只。
正是越冬的高峰期,鳥兒去哪了?
就在府河濕地70公里外,武漢市江夏區上涉湖,眼下正是萬鳥齊飛。去年1月越冬水鳥同步調查顯示,這個知名度不高的小湖泊冬候鳥數量排名全省第三位。
與此同時,咸寧市咸安區斧頭湖,近萬只候鳥在湖面上享受著冬日暖陽,其中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小天鵝有700多只,數量是去年的3倍多。
“湖北省食物豐富的濕地越來越多,冬候鳥就分散了。”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淡水項目首席科學家、武漢區域辦公室主任雷剛說,隨著長江大保護和河湖長制、濕地保護修復等系列措施持續發力,湖北濕地生態環境改善明顯。
在黃石市陽新縣網湖,冬候鳥由以往集中分布的五爪嘴等4個區域,擴散到新塘、絨湖等8個區域。“無論數量還是種類,今冬發現的候鳥都是最多的。2018年12月24日觀測到34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數量創10年來新高,非常罕見!”網湖濕地自然保護區干部蔡華銳開心地說,這說明網湖濕地的環境整治已見成效,生態越來越好。
在洪湖退垸還湖工程新堤碼頭施工現場,成群的西伯利亞紅嘴鷗繞著挖掘機飛翔。“真沒想到,在洪湖也能看到這么多可愛的紅嘴鷗,今年來洪湖越冬的紅嘴鷗已經達到1萬只左右!”洪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朱俊華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2005年洪湖啟動大拆圍,到2017年5月完成,12年累計拆除圍欄圍網養殖面積56.4萬畝。2018年底又啟動退垸還湖工程,完工后洪湖水域將增加133平方公里。
近年來,我省加大濕地保護和生態修復力度,濕地保護面積達1024萬畝,濕地保護率提高到47.29%。相繼建成282個以保護野生動物為主的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森林公園,這些地方已成為東方白鸛、白鶴、中華秋沙鴨等珍稀瀕危物種重要的繁殖地、遷徙地和越冬地。中華秋沙鴨、青頭潛鴨相繼在洈水國家濕地公園、封江口國家濕地公園、環荊州古城國家濕地公園、黃龍灘國家濕地公園、返灣湖國家濕地公園等地出現。2018年全省冬季水鳥同步調查共記錄到越冬水鳥數量20多萬只,種群數量和規模均大幅增加。
2018年12月省林業局宣布,經省人民政府同意,我省將野生鳥類禁獵期延長至2023年12月31日。全省各地林業部門和志愿者正在加緊巡護,確保候鳥安全舒適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