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荊楚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
行業資訊發布時間:2019/1/21 16:56:00
讓荊楚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
圖為:《三大攻堅戰全媒體訪談》主持人彭小萍與嘉賓蔡俊雄、龔定榮、徐玲(從左至右)一起暢談。(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倪娜 攝)
湖北日報訊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彭小萍
大美湖北,優在生態。
藍天、碧水、凈土是民之所盼。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要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2019年,污染防治攻堅戰,進入決戰階段。鐵腕治污,我省將采取哪些手段?將打好哪些重點戰役?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有哪些重要舉措?
1月16日,湖北日報、湖北日報新媒體平臺,就三大攻堅戰之污染防治,邀請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進行全媒體訪談。
訪談嘉賓
省人大代表、潛江市市長 龔定榮
省政協委員、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 蔡俊雄
省人大代表、宜昌市環境保護監測站站長 徐玲
主持人:彭小萍
《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堅決推進鐵腕治污。統籌治氣治水治土,打好藍天保衛戰、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等重點戰役。
藍天、碧水、凈土是民之所盼,我們要重拳出擊、標本兼治,以治污最大成效回應人民群眾關切。
我們要全力打好“雙十”工程這場大仗、硬仗、苦仗,克難攻堅、決戰決勝,努力提高綠色品質,創造更多綠色福利。
開局之年: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明顯
問:2018年,是三大攻堅戰的開局之年,污染防治成效如何?存在什么短板?
蔡俊雄:成效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頂層設計到位,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三年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方案,各地分別制定了具體方案,長江大保護也有頂層方案,十大戰役都是圍繞污染防治來打的;二是上下思想統一,形成攻堅共識;三是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明顯。
三方面短板待補齊:要加強對污染來源分析,開展污染源排放清單和污染排放源解析工作,比如,臭氧污染源的解析等;要注重夯實污染攻堅戰的科技支撐,加強污染防治的精準性;要持續加大對農業農村污染的控制,加快摸清土壤污染底數等。
龔定榮:2018年,潛江持續加大環保投入,加快推進城鄉污水處理全覆蓋、垃圾處理一體化,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存在的主要短板是,農村小溝小渠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畜禽養殖污染等仍然存在,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還要進一步加大力度。
徐玲:去年,宜昌市標志性戰役一個接一個,成效顯著。最直接的成效還是廣大市民收獲了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的好生態。
標本兼治:防止“按下葫蘆浮起瓢”
問:當前污染防治進入決戰階段,要統籌治氣治水治土,打好藍天保衛戰、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等重點戰役。如何做到重拳出擊、標本兼治?應采取哪些措施?
蔡俊雄:治標方面,必須對重點污染行業進行限排,對散亂污企業要加強整治,點源面源、固定源移動源、工業源生活源農業源多源齊治;要持續關注重點不達標水體,繼續推行“拆堵關停限治補”七字方針;加強對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尤其是農業種植、水產養殖、畜禽養殖等污水管控。治本方面,調整產業結構,減少高耗能企業實現“減排”;調整能源結構,減少煤炭消費,增加清潔能源使用;優化交通結構,發展多元交通體系。同時,要加強污染源排放清單解析工作,摸清底數,治污更加精準。制定環境排放標準,通過標準倒逼污染減排。
龔定榮:對于潛江而言,要堅持點面結合,扎實開展專項治理行動。堅持內外結合,大力營造全民參與氛圍。堅持遠近結合,建立健全長效工作機制。當前,我們已經制定污染防治長效機制和應急預案任務清單,要求各地、各部門和企業結合自身實際,真正從源頭抓好環保工作,防止“按下葫蘆浮起瓢”。
徐玲:要進一步做好各項技術支撐,積極主動為各項污染防治重點戰役提供決策依據。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對環境監測能力建設高度重視,支持力度空前,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逐步健全。
全力以赴:推進“雙十”工程落實
問:深入推進“雙十”工程,奮力當好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生力軍,這一戰略任務如何落實?
蔡俊雄:推進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和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十大戰略性舉措“雙十”工程,要在思想層面提高認識,正確處理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做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三篇文章。要立法,從法制上強化保障。要嚴格落實資源利用上線、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的“三線一單”硬約束。要開展長江生態環境大普查,還要加快對突出環境問題的整改。同時,做好沿江污染企業的“關改搬轉”工作,高度關注長江干支流的環境風險問題。
龔定榮:深入推進“雙十”工程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必須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勇氣、攻城拔寨的拼勁,推動其落地落實。我們要堅持高位推進,加快優化潛江市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指揮部,把15個分項工作方案的任務落實落細,真正做到精準發力、各個擊破。要狠抓問題整治。一個問題明確一套治理方案、一個責任主體、完成時限要求,力爭在較短時間取得實質性成效。要加快綠色轉型,大力發展新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三新”產業,降低企業生產排放總量。農業方面要大力推廣“蝦稻共作”“四水共作”等高產高效生態農業,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從源頭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徐玲:要積極推進環境監測與環境監管、環境執法的聯動,形成良好工作機制。要強化對生態環境監測數據運用,做好環境質量預警預報、重污染天氣環境質量研判、流域污染問題的跟蹤分析等工作,為各級黨委政府生態環境指標的目標考核提供大量真實可靠的數據。
工作理念:保護生態環境也是政績
問:要持續完善環境保護長效機制,讓提供良好生態產品的地區“不吃虧”。如何將“不吃虧”落到實處?有何好建議?
龔定榮:要建立多元化補償機制。加快制定完善生態環境補償方案,對生態環境治理取得成效的地方給予生態補償資金,并進一步加大對生態環境治理項目的資金支持力度。要建立差異化考核機制。實行差異化“綠色考核體系”,明確劃分重點工業發展區、農業發展區、生態保護區,并分別建立考核體系,推行分區考核。同時,進一步加大生態環境保護考核指標權重,引導樹立“發展經濟是政績,保護生態環境也是政績”的工作理念。建立市場化交易機制。加強生態產權交易市場建設,推行生態指標市場化交易,調動全社會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加快形成受益者付費、保護者得到合理補償、聯防共治的運行機制。
蔡俊雄:要開展生態功能的評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有多綠,“青”有多青,要量化評估。要進行生態補償,提升地方治污積極性。要建立綠色發展基金,引導一些生態功能較好的地方發展綠色產業。要加大生態文明建設“以獎代補”力度。
徐玲:要讓提供良好生態產品的地區“不吃虧”,確保環境監測數據全面、準確、客觀、真實,確保環境質量考核標準一致性,為探索建立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地區生態補償機制提供最有效的基礎資料。
鏈接
環境監測數據出爐要經過9個環節
問:環境監測數據是怎么出爐的?如何保證真實性?
徐玲:大家看到的每一個環境監測數據背后,其實還有成千上萬的數據。從樣品采集到最后的數據出爐,有一套完整、嚴謹的管理流程,其中包含樣品采集、編碼交接、實驗室信息錄入、樣品分析、分析數據處理、數據審核、報告編寫、報告審核、報告簽發這9大環節,而且每個環節中還有若干小環節,環環相扣,信息數據逐環記錄。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最后的數據能夠從每個環節溯源,確保數據真實可靠。同時,我們還會對這些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找出規律和趨勢,服務決策者。可以說,每個數據出爐的背后,都要付出大量艱辛的工作。
2018年全省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天空
●全省國家考核城市PM10、PM2.5年均濃度分別為73微克/立方米、47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別下降8.8%和9.6%。
●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76.7%,同比增加0.6個百分點,重污染天數73天,同比減少28天。
●全省全面實施大氣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項目1662個,較2017年二氧化硫減排2.56萬噸,氮氧化物減排2.92萬噸,較2017年分別下降5.4%和5.61%。
江河
●全省國家考核的114個地表水水質斷面的水質優良比例86%,同比上升約3個百分點,劣五類水質斷面比例為1.8%,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度目標任務。 ●對全省25個水體38個斷面編制了省級全流域水環境整治達標方案。
大地
●全面完成全省農用地詳查,共調查土壤點位17935個,農產品點位5925個。全面啟動重點行業企業調查,已采集地塊1697個。開展例行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布設國控監測點位1926個,省控監測點位4080個。
(數據來源:湖北省生態環境廳)
原文鏈接:http://hbrb.cnhubei.com/html/hbrb/20190118/hbrb3311637.html
下一篇:2018年國際國內十大環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