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漢口 美在江岸
行業資訊發布時間:2018/8/24 14:11:00
大哉漢口 美在江岸

百年老建筑
夜色江岸
一百年前,孫中山在《建國方略》提出“武漢應略如紐約、倫敦之大”設想,大武漢應運而生。一百年后,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大武漢闊步邁進新時代。
萬里長江穿武漢三鎮而過,長江北岸,大漢口依水而立,得水而興,享有“東方芝加哥”的美譽。
在江城,坊間有云:“武漢看漢口,漢口看江岸”。總面積80.28平方公里的江岸區,是武漢首善之區,地處大漢口核心區,是老漢口城根。
江岸歷史底蘊深厚,多元文化交融。武漢城市近代化從這里起步,京漢鐵路從這里延伸,貫通亞歐的“萬里茶道”從這里出發,武漢近現代商業、金融、外貿和國際交流在這里發祥。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八七會議會址等紅色場館鱗次櫛比,訴說著共產黨人的道路自信。黎黃陂路、泰興里等一個個老街區、老里份星羅棋布,講述著異彩紛呈的老漢口故事。巴公房子、平和打包廠等一棟棟百年老建筑沿街佇立,這里是沒有圍墻的博物館。大哉漢口,美在江岸!
近年來,江岸區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武漢建設“歷史之城、當代之城、未來之城”為契機,以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工作抓手,充分盤活區域紅色、古色、夜色、藍色、綠色旅游資源稟賦,全力打造體現歷史、兼顧當代、展現未來的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綠色長江城市文明景觀帶核心區和國際濱水旅游名城體驗區。
資源稟賦得天獨厚
攪活全域旅游一池春水
江岸是一個底蘊深厚、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區,也是一個滿城綠色、生態宜居的城區。轄區旅游資源豐富,擁有文化資源點超過230處,生態資源點超過30處,為全域旅游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文化資源底蘊深厚,多元交融。漢口歷史文化風貌區,是全市現存的文物類、優秀類歷史建筑、里份民居保留最為完好,最為集中的區域,被認定為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街區。現有市級以上文保單位64處,優秀歷史建筑128處,列入武漢市優秀歷史建筑保護目錄的里份18處,占全市的90%。這里積淀了厚重的近現代商業文化、里份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是漢口歷史人文特點最鮮明、商貿傳統最深厚、國際氣息最濃厚的地區。
生態資源類型豐富,品質優良。十里江灘、十里畫卷,江岸擁有16.8公里長江岸線,全市最寬的灘涂,漢口江灘公園是亞洲最大的濱江綠化廣場。解放公園、寶島公園、堤角公園、張公堤城市森林公園、郊野公園等與塔子湖、鯇子湖等湖泊連點成片,和城市綠道一同成為市民休閑、鍛煉,感受自然生態的好去處。
生活資源獨具魅力,豐富多彩。武漢國際馬拉松、國際橫渡長江節、江灘國際風箏節、斗魚直播嘉年華等特色活動琳瑯滿目,引來世界目光。中山大道、黎黃陂路、吉慶街、武漢天地等特色街區,吸引游客流連駐足。法國米其林大廚擔任主廚的岳飛街5號法餐廳、湖錦酒樓、亢龍太子酒店等特色餐廳,塑造一流服務形象。老通城豆皮、四季美湯包、小桃園雞湯等老字號餐飲品牌,散發醇厚魅力芬芳。武漢劇院、武漢人民劇院、中南劇院等群藝文化,勞動街道藝苑社區、后湖街道美廬片區等美麗街區,讓群眾文化生生不息。
產業資源多元業態,并駕齊驅。以科技金融、航運金融、文化金融等為主的金融產業,以華中圖書交易中心、長江報業園為主的出版傳媒產業,以5號車間、銘十九生活美學復合店、長江左岸創意設計城等為主的文化創意產業,為旅游產業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人文資源彰顯特色,創新迸發。江岸打造“外國人游江岸武漢體驗區”,今年吸引12批共6000余名外國游客走進吉慶街,體驗剪紙、捏面人等中國傳統文化,感受最地道的湖北風情。連續3年舉辦江岸區“城市文化與青年視野”活動,每年一大批青年學子走進江岸,感受江岸的文化精神與內涵。開展“城市文化與歷史建筑導覽”活動,志愿者們每周日開展導覽服務,帶領逾千名中外游客和本地市民認識江岸。舉行“江岸學子游江岸”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活動,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經過多年發展,江岸區旅游要素齊備,產業規模初顯。基本完成以紅色旅游、“老漢口·紅洋房”、科教文化為主線的旅游景區產品建設,擁有2處4A級景區。高星級酒店、經濟型酒店、主題酒店數量共達405家,其中高星級酒店13家。在旅游餐飲、文化娛樂、旅游購物和旅行社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市場影響力與號召力的知名品牌。
賦能新動力構筑新格局
織就美麗江岸新畫卷
江岸區精準把握全域旅游發展戰略,全面賦能全域旅游發展新動力,塑造一批在市場具有顯著影響力的旅游產品,舉辦一批在國內具有顯著知名度的旅游節慶、會展活動,形成一批在國際具有高度忠誠度的客源市場,開發一批效益上具有顯著價值的旅游新業態。構筑江岸區全域旅游發展“一心、兩帶、五區”的空間布局和“百點支撐”的全域旅游形態,實現全域大發展、大創新與大跨越,織就美麗江岸新畫卷。
優化全域旅游產業質量,創新旅游服務體系。以廁所革命為抓手,實現旅游廁所全域布局;以智慧旅游為抓手,實現旅游信息全域共享;以旅游風景道為抓手,實現旅游交通全域通達;以旅游服務升級為抓手,實現旅游服務全域覆蓋。
提升全域旅游發展位次,做大旅游產業規模。做好旅游新業態,創新旅游產品供給;做優旅游要素,提升旅游產業附加值;做深“旅游+”,推進多產業融合。
兼顧全域旅游發展時序,啟動專項行動計劃。著重推動全域優質旅游提質進位、全域旅游景區提檔升級、全域旅游形象品牌塑造、全域旅游設施優化提升、全域旅游線路主題凸顯、全域旅游引爆項目建設、全域城市旅游功能提升、全域管理體制規范、全域產業融合促進、全域旅游調研考察十大行動計劃。
完善全域旅游發展政策,保障旅游發展環境。健全政策體系,加大財政投入,創新用地保障,完善配套政策,引進專業人才,促進江岸全域旅游取得突破性進展。
江岸全域旅游『百花齊放』
“一心、兩帶、五區”
空間布局
一心全域引領,依托漢口歷史文化風貌區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建設江岸全域旅游發展核心;兩帶精品打造,重點推進綠色長江生態景觀帶和“府河—朱家河”生態景觀帶建設;五區特色發展,規劃建設漢口歷史文化休閑區、漢口城市文化休閑區、長江左岸生態休閑區、長江新城文旅休閑區和綠色文體創意休閑區。
“百點支撐”
圍繞全域發展大格局,啟動十大歷史文化建筑、十大博物展覽館、十大紅色基地、十大旅游節慶、十大主題餐廳、十大旅游里份、十大旅游演藝場館、十條旅游線路、十大旅游禮物和十大特色名小吃評選,形成全域旅游發展支撐。
“141”重點項目體系
以歷史文化旅游休閑項目、中俄萬里茶道申遺示范點和城市更新實踐項目為載體打造漢口歷史文化風貌區核心引爆項目;以“府河-朱家河”景觀帶、漢口濱江國際商務區、建設大道金融集聚區和古德寺文化旅游區為重點建設四大重點項目;以長江新城為依托建設遠景規劃項目。
五大產品
重點打造古色漢口、紅色金岸、藍色長江、綠色生態和夜色風情五大旅游產品,進一步豐富全域旅游產品體系。
六大特色線路
重點推進漢口歷史文化風貌區游覽專線、江岸歷史文化博覽專線、江岸紅色經典游覽專線、江岸文博場館游覽專線、綠色江岸城市觀光專線和全景江岸旅游專線。